ID: 23815989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4 地球的演化(含答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839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教版,地理,高中,答案,演化
    课时分层作业(四)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D B A B D B B A D A D B 9.(1)A C (2)可能原因一:当时地点3为高地,没有发生沉积,不能形成B岩层。可能原因二:当时地点3接受沉积,形成了B岩层,后又上升为高地,被外力侵蚀掉。 (3)暖湿的陆生环境 温暖的浅海环境 14.(1)④ 海洋 (2)④ ⑤(④和⑤顺序可换) (3)蕨类植物 (4)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 1.D 2.B [第1题,由于受到地壳运动以及外力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地层不一定总是呈现老的在下,新的在上的规律,A错误。化石并不是判断地层新老关系的唯一指标,所以不含化石的地层不一定是最新的,B错误。生物化石反映了该生物所处地质年代的地理环境,C错误。根据化石可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生物进化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生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D正确。第2题,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化石,故选B。] 3.A 4.B [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水母化石形成距今约5.05亿年,此时期为古生代的早期。第4题,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该水母可能捕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 5.D 6.B [第5题,从纵向上看,由下至上年代越来越近,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第6题,生物物种的多少则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物种种类最多。] 7.B 8.A  [第7题,由材料可知,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在2.33亿年前,此时处于中生代,繁盛的植被类型主要为裸子植物。第8题,由材料可知,卡尼期洪积事件后恐龙逐渐迎来了大繁盛,说明卡尼期洪积事件期间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植物迎来了繁盛时期,为之后恐龙的繁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9.第(1)题,沉积岩下方的先沉积,上方的后沉积,读图可知,该地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B、C,所以最下方的A岩层形成年代最早,最上方的C岩层形成年代最晚。第(2)题,岩层缺失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形成B岩层时,该地地势高,没有沉积,不能形成该岩层;另一种情况是:该地沉积形成了B岩层,后来又被外力侵蚀掉。第(3)题,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该地有煤炭,说明古地理环境适合森林生长;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该岩层有石油存在,说明过去可能为海洋环境。 10.D 11.A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多为乔木,因此判断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高温湿润,故选D。第11题,青藏高原上发现热带植物棕榈的化石,说明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抬升,演化成高原气候,故选A。] 12.D 13.B [第12题,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第13题,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不繁盛;该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温度低,海平面较低;此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 14.第(1)题,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距今5.41亿~2.52亿年,为图中的④时期。古生代早期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该地层沉积时为海洋环境。第(2)题,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时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为图中的④和⑤末期。第(3)题,从图2中可判断出甲时期同位素地质年龄为5.41亿~2.52亿年,为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气温和降水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总体看比平均气温高的时间较长,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图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且变化周期不同。 1/1课时分层作业(四) 地球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与“文字”。据此完成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