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正确、灵活地理解、应用折射率公式 教材中给出的折射率公式为n=(i为真空中的入射角,γ为某介质中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入射角、折射角是可以随光路的逆向而“换位”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记忆:n= =. 2.对临界角的理解 光线从介质进入真空或空气,r=90°时,发生全反射,此时的入射角i(介)叫临界角ic. 则==sin ic. 【典例1】 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其顶角α=30°,P为垂直于直线BCO的光屏,现有一宽度为H=AB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面,结果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宽为的光带,BO=H. (1)求出射光的偏折角; (2)求介质的折射率. [解析] (1)AC面上的入射角θ1=α=30°,D点为PO的中点,即光屏上光带的最高点,延长AD交BCO的延长线于E点,由几何知识可知BO=OE=H,OD=,tan ∠OED==,由数学关系可知折射角θ2=60°,所以偏折角为30°. (2)n== [答案] (1)30° (2) 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 (1)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 主题2 测介质的折射率 1.测玻璃的折射率 插针法:运用光在玻璃两个界面处的折射. 如图所示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对光路的侧移.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确定出O′点,画出折射光线OO′,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γ,根据n=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测水的折射率 (1)成像法. 原理: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的折射成像. 方法:如图所示,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入一直尺,在直尺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看到直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的像B′(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的像A′(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BC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为n=. (2)插针法.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方法:如图所示,取一方木板,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AB、MN,从它们的交点O处画直线OP(使∠PON<45°),在直线OP上P、Q两点垂直地插两枚大头针.把木板放入水中,使AB与水面相平,MN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使P的像被Q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T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挡住Q、P的像,T挡住S及Q、P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ST,量出图中的角i、γ,则水的折射率n=. (3)视深法. 原理:利用视深公式h′=. 方法:在一盛水的烧杯底部放一粒绿豆,在水面上方吊一根针,如图所示.调节针的位置,直到针尖在水中的像与看到的绿豆重合,测出针尖距水面的距离即为杯中水的视深h′,再测出水的实际深度h,则水的折射率n=. (4)全反射法. 原理:全反射现象. 方法: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发光电珠,如图所示.在水面上观察,看到一圆形的发光面,量出发光面直径D及水深h,则水的折射率n=. 【典例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形木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圆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的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BFC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使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中_____(选填“P3”或“P4”)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大.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