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500

4.2—地貌的观察(重难点知识 全国真题精选 真题答案解析)

日期:2025-11-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8698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真题,地貌,观察,重难点,知识,全国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基本内容 1. 观察目标 : 明确地貌类型(如河流地貌、风沙地貌等)、形态特征(高低、坡度、起伏等)及分布规律。 2. 观察要素 : 高度和坡度 :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坡度陡缓。 地貌形态 :形状(如V型谷、U型谷)、组合关系(如峰林与溶洞)。 物质组成 :岩石类型(如石灰岩、花岗岩)、沉积物特征(如黄土、冲积物)。 外力作用痕迹 :侵蚀痕迹(如壶穴)、堆积痕迹(如沙丘层理)。 二、地貌观察的顺序与方法 1. 观察顺序 : 从宏观到微观 :先整体判断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再分析局部特征(如冲沟、阶地)。 从远到近 :远观整体轮廓,近察细节结构(如岩石裂隙、沉积层理)。 2. 观察方法 : 实地考察 :使用罗盘测方位,手持GPS定位,卷尺测量坡度、高度。 遥感影像辅助 :卫星影像或航拍图判读地貌分布格局。 地形图分析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起伏(如山峰、鞍部、陡崖)。 3. 基本概念 : 等高线 :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反映地形精度)。 4. 地形部位判读 :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征 示意图 山峰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陡崖 等高线重合,用锯齿状符号表示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可能发育河流)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分水岭) 5. 坡度判断 : 等高线密集 →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 计算坡度 :坡度=垂直高差/水平距离(需结合比例尺)。 6. 易错点 : 混淆山谷与山脊(口诀: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误判陡崖等高线(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需结合图例)。 四、地貌特征的描述方法 1. 形态描述 : 宏观:地势高低、起伏大小(如“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和缓”)。 微观:具体地貌单元(如“河曲发育,牛轭湖呈新月形”)。 2. 成因分析 : 结合外力作用(如“流水侵蚀形成深切峡谷”)。 关联地质条件(如“石灰岩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3. 分布规律 : 空间分布(如“沙丘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 时间演变(如“河流阶地反映地壳间歇性抬升”)。 五、重难点与易错点 1. 观察视角的选择 : 难点 :综合遥感影像与实地观察数据,判断地貌发育阶段(如幼年河谷 vs 老年河谷)。 易错 :仅凭局部特征忽略整体环境(如将冲积扇误判为洪积扇)。 2.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 难点 :结合等高线、河流流向判断地形地势(如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易错 :误将等高线闭合区域均视为山峰(可能是盆地,需看数值变化)。 3. 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对应关系 : 案例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 vs 冰斗(冰川侵蚀) vs 冲积平原(流水堆积)。 易错 :误认为“U型谷”仅由冰川侵蚀形成(需排除构造运动影响)。 4. 现代技术应用 : 遥感技术(RS)用于大范围地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地貌演变趋势。 六、典型例题 问1 :根据等高线图判断A、B两地的地形部位,并说明理由。 答1 : A地 为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B地 为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问2 :描述某河流下游冲积平原的地貌特征。 答2 : 地势低平,起伏小; 河床宽浅,多曲流和牛轭湖; 沉积物深厚,颗粒较细(以粉砂、黏土为主)。 问3 :分析某区域沙丘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答3 : 特点 :沙丘呈新月形,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 成因 :干旱地区风力堆积,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总结 :通过“观察顺序-判读方法-成因分析”三步法掌握地貌观察技能,结合等高线图强化空间想象能力,联系实际案例(如黄土高原沟壑、沙漠沙丘)理解外力作用与地貌演变的动态关系。 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5·吉林长春·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