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6890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素养提升练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答案)--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124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律的,必修,科版,物理,高中,答案
    素养提升练(一) 1.A [由于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之比s1∶s2∶s3=1∶3∶5,而平均速度=,三段时间都是1 s,故三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A正确。] 2.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s=aT2可得:a== m/s2=25 m/s2,故A错误,B正确;根据CD-BC=BC-AB,可知CD=4 m,故C正确,D错误。] 3.D [通过分析可知,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列式可得s==6×(0.7+0.3)m+ m=9.6 m,故D正确。] 4.B [ 根据题意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a1∶a2=∶=1∶2,A错误;位移的大小之比x1∶x2=v·2t∶vt=2∶1,B正确;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1∶1,C、D错误。] 5.B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Δs=aT2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故A错误,B正确;A点对应该过程的中间时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A=,故C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有vB=vA+aT=T=,故D错误。] 6.B [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根据=2as,解得a== m/s2=-0.2 m/s2,从6 m/s到停止所需要的时间为t== s=30 s,故再经过40 s火车前进的距离实际为火车前进30 s时前进的距离,即s′=t=×30 m=90 m,故选B。] 7.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Δs=s2-s1=aT2,读出s1、s2,代入即可计算。轿车车身总长4.5 m,则图中每一小格为1.5 m,由此可算出两段距离分别为s1=12 m和s2=21 m,又T=2 s,则a== m/s2=2.25 m/s2,故选B。] 8.C [根据s=at2可得出t=,汽车通过ab、bc、cd、de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可得通过bc段的时间为(-1)t,故A错误;汽车通过ae段的时间为2t,b点为ae段的中间时刻,故通过b点的速度等于ae段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汽车通过cd段的时间为()t,通过de段的时间为(2-)t,通过ce段的时间为(2-)t,故C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位置的速度大于此阶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 9.C [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R、S间的距离为x,则====,解得t2=4t1,vT=vR-10 m/s,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vT=vR-a·5t1,解得at1=2 m/s,又=vR-a·,解得vR=11 m/s,vT=1 m/s,C正确。] 10.B [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v==,A正确;在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B错误;若末速度大小为v,则=,v=,故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中==,C正确;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到达中间位置用时t′,则l=at2,=at′2,所以t′=t,D正确。] 11.解析:方法一:此题若以车为研究对象,由于车不能简化为质点,不便分析,故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加速度为a,则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为t1= =2 s 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为t4= =4 s 人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t16= =8 s 故所求时间Δt=t16-t4=4 s。 方法二:通过1节、4节、16节所用时间之比 t1∶t4∶t16=1∶∶ t1=2 s,所以t4=4 s,t16=8 s,故Δt=t16-t4=4 s。 答案:4 s 12.解析:(1)高速列车启动过程,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vt=360 km/h=100 m/s,时间为t1=250 s,则加速度为 a1= m/s2=0.4 m/s2 减速运动过程,初速度为100 m/s,末速度为0,时间为 t3=5 min=300 s,则加速度为 a2= m/s2=- m/s2 列车的位移为 s= 代入数据得s=8.75×104 m。 (2)该高速列车的v -t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1)8.75×104 m (2)见解析图 13.解析: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