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1550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8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高中
  • cover
必修上册《静女》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中重点文言词的含义和用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在古体诗鉴赏中的逻辑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静女》中的艺术手法,如重章叠唱和顶针修辞,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学创作兴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静女》所表达的纯真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并结合《诗经》的艺术特色,分析重章复唱、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2)掌握诗歌中的通假字和重点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翻译并背诵全文,同时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鉴赏,感悟古代爱情观的朴素与真挚,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青春是花样年华。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渴望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也领略到闻一多先生的报国之志,更体会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但是青春不仅仅有激情澎湃,酸甜苦辣我们都要经历。那么今天我们就化身演播室的嘉宾,共同走进国风版“心动的信号”,在《静女》中感受一下青春独有的甜蜜。 二、文常介绍--《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2.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3.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类似于联想,象征。例:《关雎》《蒹葭》 4.表现内容 风:又称十五国风,绝大多数是民间歌谣,是精华部分,共160篇。 雅:指宫廷正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72篇,共105篇。 颂:指宗庙祭祀的乐歌,可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5.具体内容 战争徭役;爱情生活或婚姻生活;劳动生活;政治祭祀;讽刺当权。 6.《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代表作品《离骚》与《诗经》中的风并成为“风骚”,代表文学。 三、检查预习 检测个别字词发音 教师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字词,纠正发音。(提问学生) 字词:姝(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 (chíchú) 娈 (luán) 贻 (yí) 彤 (tóng) 炜 (wěi) 怿 (yì) 归 (kuì) 荑 (tí) 洵 (xún) 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指导全班齐读《静女》全文,注意节奏和情感。 齐读一遍《静女》,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文本分析 1.题目:《静女》看题目可知,静女即娴静的女子。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等着我。其:形容词词头,可译为多么、很;姝:美丽、漂亮;俟:等待、等候;隅:角落。 静女交代女子姿态的从容;姝交代女子外貌的美丽,因此向我们点明约会的对象是一位美丽娴静的女子;在城角等我交代全诗的中心事件以及约会地点。此时男子的心情:期待、激动。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静女)躲藏起来不出现,(我)急的挠头徘徊心紧张。 爱--愛(隐藏);见--现(出现);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动作细节描写)静女和我约好现在却故意藏起来,可以体现静女的活泼俏皮,天真可爱,而男主人公“我”急的来回踱步(憨厚,真诚),也恰恰可以看出我此刻心情的焦灼和对静女的忧虑,进而体现我对静女的爱慕思念之深(值得托付)。 4.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娴静的姑娘容颜好,送我一支彤管。彤管色红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