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 人民解放战争 纲要上 第八单元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一、日本侵华原因 (1)1894到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台湾 (2)1900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派出的军队人数最多达到2.3万人 (3)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打响,日本获胜,东北成为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4)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朝鲜 (5)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参加一战占领山东半岛,并于1915年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二项决议 第一、鉴于日本在远东的特殊地位,对于中国本土和满蒙自然不能不加以区别对待 第二、镇压抗日革命者以维持秩序,帝国的权利利益和在华日侨的生命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应该断然采取自卫的措施 东方会议 田中义一 土肥原贤二 板垣征四郎 东条英机 松井石根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裕仁天皇 材料一: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1935年东京一般市民维持最低 生活水平的开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农村生活水平较之则更加贫困。 帝国内部现正经历痛切体验……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内务省秘密文件 材料二: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8.1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等地,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伤亡约10万人 ,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 ———摘自王金林著《日本历史基本史料集》 2、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影响 日本国内陷入极端困境 一、日本侵华原因 3、中国国内政局动荡,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国共内战、中原大战、粤宁分流) 1929年,美国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国民经济陷入极度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1928年到1932年,苏联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与此同时,斯大林清除异己,进行大清洗运动 1928年,英国国内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要求政府改善福利待遇,英国工党迅速崛起 法国谋求建立小协约国,防范德国称霸欧陆 德国正逐步挣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 4、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推行绥靖政策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 一二八事变 上海 沈阳 长春 卢沟桥事变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1931.9.18 1932.1.28 1932.3 1933 1935 1935.8.1 1935.12 1936.12.12 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 入侵沈阳 局部抗战开始 占据整个东北 一二八事变 入侵上海 国民党爱国官兵 十九路军抵抗 建立伪满洲国 溥仪 吉林长春 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 国民政府 攘外必先安内 游击队抵抗 东北人民革命军(如赵一曼) 长城守军抵抗 华北事变 侵略华北 华北自治运动 标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共产党“八一宣言” 北平学生 一二·九运动 共产党 瓦窑堡会议 国民党 西安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壮大 (杨靖宇、赵尚志) 1936 特点: ①从关外到关内 ②群体多样性 ③力量分散性 ④抗争自发性,尚未形成统一领导力量 二、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 (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身份/群体 态度、事件 结果、意义 国民党爱国官兵 中国 共产党 国民政府 爱国学生 ①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侵略上海;②长城守军英勇抵抗进犯长城沿线的日军。③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 ①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②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