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血色山河,以史为鉴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程标准: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通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阅读教材,梳理日军侵华过程的大事记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2. 3 长春 伪满洲国 1940.3 南京 汪精卫 伪国民政府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侵华的进程 局部侵华阶段 1931-1935 挑起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 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1935-1937 策动华北事变,妄图占领华北五省。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面侵华阶段 1937-1938.10 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企图速战速决,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全民族抗战开始,为防御阶段。 1938.10-1944 调整侵华政策,建立汪伪政府。 为相持阶段,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4-1945 负隅顽抗,逐步失败,直至无条件投降。 为反攻阶段,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变、奉天事变)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侵华的进程 2、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这是爱新觉罗·溥仪人生中第三次登上皇帝的宝座,第一次是1908年到1912年;第二次史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当了12天的皇帝。第三次则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康德,定都长春。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1932年一·二八事件入侵上海 十九路军将士在闸北顽强抵抗 总指挥蒋光鼐 军长蔡廷锴 反抗: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侵华的进程 4、1933年热河沦陷、长城沿线失守、平津危急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全面进攻热河省。近20万张学良的东北军和东北义勇军抗击日伪军。但仅仅12天热河就全境沦陷,并入到伪满洲国。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听闻赤峰沦陷后惊慌失措,从北平、天津征集大批汽车,并扣留前方军用载重汽车240余辆,装载私产和鸦片等运往天津租界。更令人受辱的是日军仅派128人,就兵不血刃占领热河省会承德。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侵华的进程 5、1935年华北事变 1935年6月《何梅协定》的签订,日本帝国主义实际取得了对华北的控制权。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6.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位于宛平城内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七七事变”敌我攻防示意图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侵华的进程 材料一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二 “经济危机之后,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 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斯国新《党史可以这样讲》 (二)侵华的原因 日本侵华 欧美列强的纵容态度 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