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3290

1.2《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1581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关于作者】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他在政治上宣扬“仁政”“王道”,但始终不受重用。汉武帝时,孔孟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唐代,孔孟并称;元明时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 【关于作品】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战国时期,列强纷争,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时,扩置稷下学宫,招揽学士,组建议政智囊,图谋称霸。孟子这时也以客卿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一次齐宣王询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时,孟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作品精读】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 之事 可得闻乎?”①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能够讲给我听吗? [齐宣王]?-前301,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君。[可得]可以,能够。 孟子 对 曰:“仲尼 之徒, 无 道 桓、 文 之事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迹 [道]说,谈论。 者, 是 以后世 无传焉, 臣未 之闻也。 的人,因此后代没有传述下来,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如果 [是以]因此,所以。 无 以, 则 王 乎?” 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②” [无以,则王(wàng)乎] 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无以,不得已。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齐宣王)说:“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曰:“ 保民 而 王, 莫之能御也。”③ (孟子)说:“安养民众就能称王天下,没有人能抵御他。” [保民]安民,养民。 曰:“ 若寡人者, 可以 保民 乎 哉?”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民众生活安定吗?” 曰 :“可。” (孟子)说:“可以。” 曰:“何由 知 吾可 也?” (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 有 牵 牛而过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大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着牛从 [胡龁(hé)]齐宣王的近臣。 堂下者, 王见之, 曰:“ 牛何之?” 对曰:‘将 堂下走过,大王看见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 [何之]到哪里去?之,往。 以衅钟。’ 王 曰:‘舍之! 吾不忍 其 回答说:‘将要用它来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 [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衅,血祭。杀牲后,以牲血涂于所祭器物之上。[舍之]放了它。舍,释放。 觳 觫, 若 无 罪而就 死地。’ 对曰:‘ 然 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 [觳觫(hú sù)]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走向。 则 废 衅钟与?’ 曰:‘ 何 可 废也, 道:‘那么这样能废除祭钟吗?’王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 以羊 易之。’不 识 有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