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3345

9《屈原列传》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0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屈原列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分析屈原的生平事迹与精神品格,培养辩证思维和人物评价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屈原热爱祖国、刚正不阿的精神,体会其志洁行廉的高尚品格,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的目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 重难点 (1)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 “美政” 理想的内涵与现实困境,体会其爱国精神与高尚品格。 (2)通过分析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及其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感悟司马迁借屈原抒发个人情感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朗读《太史公自序》中的相关段落: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导入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如何理解和评价屈原的。 我话屈原 教师简述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主张革新政治,实行贤能治理,清除腐败,励精图治。他的政治理想包括 “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理念和民本思想。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代表作。 教师提问:屈原的政治理想具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 教师简述《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辑录。这些作品采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和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此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后来被称为 “楚辞体” 或 “骚体”。《楚辞》与《诗经》并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教师提问:《楚辞》的创作风格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绘楚地风土人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读音检测 教师出示生词,学生朗读并纠正读音: 属(zhǔ)草稿 相随属 (zhǔ) 惨怛(dá) 帝喾(Kù) 举类迩(ěr) 见(xiàn)义远 濯(zhuó)淖(nào) 滋垢(gòu) 皭(jiào )然 绌(黜 chù) 详(佯 yáng) 离(罹 lí)忧 屈匄(gài) 靳(jìn)尚 被(披 pī)发 枯槁(gǎo) 哀郢(yíng) 赵不内(纳 nà) 三闾(lǚ)大夫 温蠖 (huò) 汨 (mì) 罗 汶汶(mén ) 餔(bū)其糟 啜(chuò)其醨 啜其醨(lí) 皓皓 (hào) 渔父(fǔ ) 复述故事 教师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要求全面,可以几个同学互相补充。 学生复述:屈原因才被重用,但后来因谗言被疏远,逐渐被贬官,最终投江自尽。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遗漏的部分,确保故事情节完整。 梳理结构 在学生复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从屈原受重用到被疏远。 第一层(1-2):屈原因才被任用,又被谗言所害被疏远(记叙)。 第二层(3):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及其人格评价(议论抒情)。 第二部分(4-9):屈原从被贬到被流放。 第一层(4-7):屈原被贬后,楚怀王三次被骗,最终客死于秦(记叙)。 第二层(8):批评楚怀王不知人祸(议论抒情)。 第三层(9):顷襄王昏庸,继续贬斥屈原(记叙)。 第三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