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4274

第1课《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1380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2026,23张
  • cover
(课件网)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概念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特征 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结构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消息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背景 渡江战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 如何: 南渡长江 无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标出消息中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 (主体) 思考探究 思考:导语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 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思考:“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思考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思考探究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 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英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