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4567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62430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荷塘 月色 1. 了解作者,梳理文章思路; 2.把握作者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品味并鉴赏文中的语言,揣摩重要语句的意义、修辞效果; 学习目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代表作品:长诗《毁灭》、散文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国家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作为一位爱国的民主主义者,朱自清面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既无法投笔从戎进行革命,又无法平息内心的不满与憎恶,心中充满了抑郁与挣扎。 课文探究 1.课文哪些段落是直接写景色的? 4-6段 月下荷塘:4段 荷塘月色:5段 荷塘四周:6段 2.第4段写月下荷塘都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有何妙处? 课文探究 课文探究 朱自清的所谓把描写对象“剥开来看,拆穿来看”,其实也就是说要分解剖析,把描写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观察描写,并且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 ———杨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 田田、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 颤动 零星、白色、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 缕缕清香、渺茫的歌声 脉脉的 课文探究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2.第4段写月下荷塘都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有何妙处? 比喻 博喻、拟人 通感、叠词 拟人、叠词 田田、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 颤动 零星、白色、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 缕缕清香、渺茫的歌声 脉脉的 课文探究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2.第4段写月下荷塘,怎么写的?有何妙处? 课文探究 2.第4段写月下荷塘,怎么写的?有何妙处? 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①写荷叶用了比喻,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美,赋予了荷叶勃勃的生机。 课文探究 ②写荷花用了拟人、博喻。“袅娜”“羞涩”写出了荷花的轻柔优美、娇媚多姿;“明珠”“星星”“美人”三个比喻构成博喻,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忽明忽暗以及不染纤尘的美丽,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③写荷香用了通感。作者以歌声来写花香,将读者的感受一下子从嗅觉转到听觉上来,“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在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特点上极为相似,营造出幽雅宁静的氛围。 课文探究 写出了荷塘的幽雅宁静 ④写荷波用了拟人、想象。与上文“弥望”“田田”呼应,突出荷叶之密之盛;写流水“脉脉”,并未所见,而是想象,显示其有“情”。 课文探究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朱自清《绿》 课文探究 湖有这样大,使我自己觉得小了。湖水有这样满,仿佛要漫到我的脚下。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地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闪闪闪闪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