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序”的文体特征; 3.积累“少长”“咸”“所以”“虽”“一”等词的用法,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句式; 4.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 认识作者 壹 一、认识作者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上级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后世誉之为“书圣”,其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楷、行、草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丧乱帖》等。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一、认识作者 了解文体 贰 序:又叫“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二、了解文体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如本文。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琵琶行》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二、了解文体 疏通文意 叁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三、疏通文意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了)做禊事。众多的贤士,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水,辉映环绕在亭子左右,把水引来作为流觞的弯曲水道,大家依次排列,坐在曲水的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地抒发幽藏内心的感情。 三、疏通文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三、疏通文意 时间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活动 景色有何特点?用了什么手法?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三、疏通文意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抬头仰望广阔的宇宙,低首俯视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视觉与听觉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三、疏通文意 天气 活动 感受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三、疏通文意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人们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躁动的差异,但当他们对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满足,不知道老年即将到来。 三、疏通文意 悟言一室之内:清谈 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