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气象观测》 1.云量与降水量 教学设计 单元 《气象观测》 课题 1.云量与降水量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10.1天气与气候 内容要求 10.1中(2)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26.使用仪器测量降雨量等气象数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能说出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 探究实践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云量概念,根据天空云量图片判断天气; 了解降雨量概念,人雨量器; 教学 难点 模拟降雨,测量降雨量; 教学 准备 教师:模拟降雨装置、水槽、纸巾等。 学生:自制雨量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境引入 师:(出示两幅图片判断天气,一张阴天,一天下雨)同学们,请根据图片判断天气。 生:第一个图是阴天,多云...第二幅图是下雨。 师:第一幅图到底是多云还是阴天,你如何判断? 生:云很多,所以是阴天... 师:所以天气可以根据云的多少来判断,云的多少就是云量。那下雨天你怎么判断下了多少雨呢? 生:雨滴大小,声音、水波纹... 师:这是生活中的办法,今天我们来了解气象站是如何测量云量和测量降雨量的。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天气,引出判断依据的两个因素:云量和降雨量。 建议:从生活实际出发 2.问题与猜想 ①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课) 1.云量如何判断?2.降雨量如何测量?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与联系生活: 从学生日常最直观的天气感受入手,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主题上,并让他们意识到天气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第一部分:了解云量概念,学习用云占天空比例的方法描述天气 老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引导学生说出看天空、看温度、看是否下雨等) 聚焦云: 老师:“对,看天空很重要。天空中的云对我们判断天气非常有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用云来描述天气。” 展示图片: 展示晴天、多云、阴天三种不同云量的天空图片,提问:“这三张图片,天空的云有什么不同?” 讲解云量概念 解释云量: 老师:“我们通常用‘云量’来描述天空中云的多少。云量就是指云占整个天空面积的大小。” 学习描述方法: 老师:“我们可以用云占天空的比例来描述云量。比如:” “如果天空晴朗,几乎没有云,我们说云量是‘无云’或‘很少’。”(配合图片) “如果天空中大约有一半被云覆盖,我们说云量是‘多云’。”(配合图片) “如果天空大部分被云覆盖,甚至看不到太阳,我们说云量是‘阴天’或‘云量很多’。”(配合图片) 互动练习: 老师指向窗外或展示另一张云图,提问:“现在窗外的云量大概是多少?用我们刚学的方法描述一下。” 鼓励学生尝试描述。 用云量描述天气 小组观察与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观察窗外或指定图片,讨论并确定当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