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与风》 3.风的形成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与风》 课题 3.风的形成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内容要求 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空气会定向流动的特征。 科学思维 观察并描述空气定向流动现象,并利用模型解释。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从现象和事件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假设,利用模型搜集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初步具备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 重点 认识常见物体(空气)的某些特征:空气会定向流动。 教学 难点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空气定向流动现象,并利用模型解释。 教学 准备 教师: 风的形成演示箱、线香、火柴、弃物盒、课件:炉子的风门 学生: 小组实验材料(8个小组): 风的形成演示箱、线香、火柴、弃物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师:冬天,很多同学家里都是用暖气片来取暖的。你注意过吗?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 生: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热空气会上升。请问,暖气片旁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留下的空间被谁占据了呢? 生1:其他地方的空气过来 生2:没有东西占据,那里就空了 生3:冷空气会过来占据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研究问题。 通过巩固之前所学,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如何在受热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方向。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进行假设前,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在同伴互助启发下,有一定的想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肯定其正确的地方,提供线索,引导学生精确表达。 二、探究与结论(25分钟) 2.学生研讨,呈现假设 师:请看,这是一个房间的模型,蜡烛模拟暖气片。大家猜一猜,蜡烛点燃后,“房间”里的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1:蜡烛点燃后,周围的空气会变热,热空气会上升。 生2:蜡烛点燃后,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从下面或旁边过来填补。 生3:我认为空气会从房子的旁边那个洞钻出来。 生4:这个洞也可能是房子外边的空气流进来。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实验,用蜡烛模拟暖气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暖气片通常安装在房间下部,以及这种布置方式背后的科学原理。 3.实验探究,搜集证据 师:下面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想法。回想一下,我们可以借助什么,知道空气在流动 怎样观察 生:用纸风车放在洞口试一试。 生:可以把薄纸条放在动口。 生:还可以把点着的香放在动口,看香的烟动不动。 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空气定向流动现象,并搜集证据,用来解释风的形成演示箱中空气流动的现象的原因。 指导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画在记录单上。 演示:把点燃的线香放到装置侧面的开口处,点燃里面的蜡烛,我们可以借助风车或者薄纸条观察空气在流动的现象。 4.整理材料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三、反思与评价(5分钟) 师:香放在“门”口,如果烟横向往里面飘,风车转动了,就说明空气流动了形成了风;如果烟竖直向上飘,风车没有转动,就说明空气没有流动没有形成风。 学生实验,汇报 生:当蜡烛没有点燃的时候,烟向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