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26319

2.5 我们来制造风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37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我们,制造,教学设计
  • cover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与风》 4.大自然里的风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与风》 课题 5.我们来制造风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内容要求 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风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形成。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制造风的方法,能基于风现象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 探究实践 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能。 态度责任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影响。 教学 重点 认识风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形成。观察并描述制造风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基于风现象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 教学 准备 教师: 生活中利用工具制造风的图片、课件。 学生:拉线风扇材料(塑料瓶、竹棒、雪糕棒、白乳胶、细线、锥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师:同学们,夏天天气炎热时,我们希望有风来凉爽一下。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制造风吗? 生:用扇子扇、吹电风扇、用嘴吹、站在有风的地方…… 师:很好,这些都是制造风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工具制造风,并探讨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 二、探究与结论(20分钟) 2.学生研讨,呈现假设 师:我们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来制造风呢?这些工具又是怎么制造风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风车、扇子、电风扇等。 教师利用课件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补充一些资料,如教材中的洗耳球、鼓风机、风箱、地面吹干机等。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和假设,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前提供一些提示性问题,如“你们见过哪些能制造风的工具?”以引导学生思考。 3. 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1)表演人们制造风的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或模型,模拟人们制造风的方法。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纸扇、风箱、电风扇、洗耳球),制作一个小模型并演示给全班看。 生分组制作并演示: 纸扇组:用纸板和木棍制作简易扇子,演示扇风动作。 风箱组:用硬纸盒和塑料膜制作简易风箱,演示拉动风箱产生风。 电风扇组:用废电池和小型风扇电机组装简易电风扇,演示通电后产生的风。 洗耳球组:用气球和塑料管制作简易洗耳球,演示挤压和释放气球产生风。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工具制造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如纸板、木棍、塑料膜等,供学生使用。 三、反思与评价(10分钟) 师:现在,请大家反思一下,不同的工具是怎样制造出风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纸扇是通过手动挥动扇叶推动空气流动;风箱是通过拉动活塞压缩空气;电风扇是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旋转;洗耳球是通过挤压和释放橡胶球体使空气快速流动。 师:这些工具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制造风的? 生:都是通过改变空气的压力差或推动空气流动来制造风。 5.辩论赛:可爱又可恨的风 师:对于人类而言,风是‘好’还是‘坏’?我们来开一个科学辩论会。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