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变幻的天气》 1. 下雨了 教学设计 单元 《变幻的天气》 课题 1.下雨了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 内容要求 10.1低(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说出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 探究实践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 态度责任 如实记录搜集到的信息;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 难点 提出有关雨天现象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尝试制订计划。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雨天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绘画材料,雨具(视天气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问题情境(3分钟) 情境引入。 师:周末到了,探探、妙妙、究究、奇奇一起在公园游玩时,渐渐发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开始从天空落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他们会怎么做呢?(出示图片) 生1:会撑伞。 生2:会寻找避雨的地方。 师:(展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探探和妙妙撑着雨伞行走;奇奇和究究的衣服都被淋湿了,急忙跑向公园的休息亭,寻找避雨的地方。 过渡语: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下雨的天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雨天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雨天情景,结合生活经验引发猜想。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3分钟) 师: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雨天的情景,想一想,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 生1:地面上可能会有积水。 生2:下雨天出门,我们需要打雨伞,穿雨衣…… 探究与结论(25分钟) 1. 运用不同感官,观察雨天里的现象。 (1)制订计划。 师:同学们通过回忆雨天的情景,发现天空中乌云密布,有雨滴降落,地面上有积水,人们出行不太方便,需要打雨伞、穿雨衣。想一想,我们怎样观察雨天?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生1: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雨时的景象。 生2:听一听下雨时的声音。 生3:用手触摸感受雨滴和淋雨的感觉。 生4:闻一闻空气中的气味。 (2)搜集证据。 师:现在,请大家走出教室(或者观察下雨天的图片和视频),结合生活经验,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和手,去亲身感受雨天。记住,我们要仔细观察雨滴的形状、听雨声的变化、感受雨滴打在身上的触感,还要闻一闻下雨时空气的气味,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室内)进行观察、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 师: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1:(展示记录单1)我看到天空阴暗,雨滴不断落下…… 生2:(展示记录单1)我听到雨点打在各种物体上的声音…… 生3:(展示记录单1)我感受到了雨点的冰凉,雨淋在身上感觉很冷…… 生4:(展示记录单1)我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味…… 2.画一画,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 师:经过每个小组的观察,同学们准确说出了雨天天气的特征。除了语言描述,我们还可以将观察到的雨天景象画出来。可以画雨滴落下的情景,也可以画雨中的景色,还可以画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表达与交流:雨天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上台进行展示,可以用语言、图片、绘画等形式描述你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