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1797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二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案(含两课时)

日期:2025-11-2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47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总体,课时,教案,安全观,国家
  • cover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二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国家安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围绕“国家安全”展开。教材从历史背景切入,通过生活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重要性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大安全”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社会有初步认识,但对“国家安全”这一宏观概念理解不深,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通过案例联系实际,但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仍有待提升。教学中应注重情境创设、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三、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实,让学生认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安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明白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人民幸福的基石 。 法治观念:知晓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要求,理解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部分,增强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 责任意识:明确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愿意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维护国家安全行动 。 健全人格: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辩证看待国家安全问题的思维,增强面对复杂安全形势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塑造关心国家、有大局观的人格 。 公共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讨论、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安全宣传、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等,提升公共参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对国家生存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意义 。 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其涵盖的众多领域 。 (二)教学难点 结合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引导学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践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包含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相关片段 ),以及现代中国在国家安全保障下人民幸福生活(如科技发展、社会稳定场景 )对比的短视频。 提问引导:“同学们,从视频中能看到,国家安全不同状态下,国家和人民的处境天差地别,大家说说国家安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本节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 预设:国家安全对我们意味着生存的根基与幸福的保障。从视频中近代中国的苦难可见,国家安全受损时,国家主权被践踏、领土遭瓜分,人民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就像鸦片战争后列强肆意欺压,甲午战败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危机。 而现代中国在国家安全保障下,科技能自主创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有序,人民能安心学习、工作和生活,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和谐的人居环境。这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国家安全是国家不被侵略、发展不被阻碍的前提,更是人民拥有安稳生活、追求幸福未来的根本保障。 (二)新知探究 1.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历史回顾:展示教材中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相关文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因国家安全受破坏,国家和人民遭遇了哪些苦难?” 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总结出国家安全受损,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被破坏,国家发展停滞、人民受苦 。 预设:近代中国因国家安全受破坏,国家和人民遭遇了诸多苦难: 主权丧失与领土被占: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