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2354

课时检测(十一)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10-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09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时,检测,十一,至清,中叶,经济
    2 / 2 课时检测(十一)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 B.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解析:选B 材料“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说明农业商品化的发展,故选B项。 2.明万历年间的东南省份,佃户在获得永佃权的基础上,可以对自己佃种的土地自由买卖、典押,取得与地主“同等”的地位;有的佃农将自己佃种的土地转手租给别人,自己成为“佃主”。这种现象表明(  ) A.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B.社会等级差距日益缩小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 解析:选C 佃农可以将所租土地自由买卖、典押,也可转手租给别人,说明佃农经济独立性倾向增强,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故选C项。 3.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  ) 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 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 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解析:选C 徽商奉行“利以义制”,讲究诚信经商,反对唯利是图,体现了受到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故选C项。 4.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 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 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解析:选C 文学作品的主人公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转变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体现出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所述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社会中已经孕育了社会转型的新因素,故选C项。 5.(2023·广东高考)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选D 据材料“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可知,明中后期人们对商业的态度逐渐从排斥转向认可,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产生了冲击,新的市民价值观逐渐形成,故选D项。 6.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  ) 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 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 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 解析:选A 由材料“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可知,当时的典当行充当起了信用中介,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故A项正确。 7.(2024·江西高考)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竖,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