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课时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 1.(2024·黑吉辽高考)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C.碳化稻粒 D.彩陶残片 2.(2024·浙江1月选考)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一时期( ) 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 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 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 3.(2023·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4.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民众需求,即使天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 A.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5.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有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和家国同构。形成这些特征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据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7.商朝甲骨文记载了商王占卜的内容,它一般由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下表。由此可知( ) 类别 内容 举例 序辞 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 武丁之时 命辞 记录所占卜的具体事情 某次征战 占辞 记录兆文显示的占卜结果 显示大吉 验辞 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 得到应验 ①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一手史料 ②商朝王权神秘色彩浓厚 ③甲骨文能够说明商朝历史细节 ④甲骨文实现了文字普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西周至春秋时期,天子设立了“三朝”制度,即“外朝”“治朝”“燕朝”,后两者合称“内朝”。而“外朝”则是指天子“大询众庶之朝”,即国家在面临重大的事件时向普通民众咨询意见、宣讲政令的集会。“外朝”的设置( ) A.具有政治协商的色彩 B.成为皇权决策的辅助手段 C.体现国家权力的制约 D.表明官僚体制的逐渐完善 9.商朝时,宗教官员和行政官员的权力很大,如“巫”往往可通过卜筮来参与王朝的最高决策,一些颇具资历的“尹”甚至可以在商王无道的情况下将其放逐,暂时摄政。这表明商朝( ) A.原始民主遗风仍有较大影响 B.王权与神权矛盾尖锐 C.君主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已初步建立国家机构 10.乐官伶州鸠向周景王解释音律时,将武王伐纣时“月在天驷”的天象———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解释为:周人祖先居后稷之官,善抚农事,不废田亩,使民有食、安居乐业,便是周德的由来。这一解释可以说明,在周代( ) A.君主的仁德受天命主宰 B.治国理念人文色彩增强 C.礼乐制度是国家之根本 D.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11.西周中晚期的一些铜器铭文记载了渭水流域贵族划分田土疆界的事。其中不仅记载有分田之事由、四方边界之所至,还记录了此事需劳动许多来自各方的“证人”等。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分封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田土争夺与纷扰相当激烈 C.人们的契约意识普遍增强 D.土地的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12.(2023·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