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芣苢》《插秧歌》联读 【学习目标】 1.积累古代诗歌中的文言词汇,梳理两首诗歌的表达特点。 2.感受古代人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课堂热身】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为“劳动”下一个定义。 劳动是一种 的活动。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重章叠句 任务一:综合比较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余冠英今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周啸天译】 车前子儿粲粲明,采呀采呀采不停;车前子儿粲粲明,摘呀摘呀摘不赢。 车前子儿粲粲明,拾呀拾呀拾不停;车前子儿粲粲明,捋呀捋呀捋不赢。 车前子儿粲粲明,揣呀揣呀揣不停;车前子儿粲粲明,兜呀兜呀兜不赢。 学习提示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起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任务二:比较阅读《芣苢》和《插秧歌》,寻找两首诗的共性。 《芣苢》 采、有、掇、捋、袺、襭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任务二:比较阅读《芣苢》和《插秧歌》,寻找两首诗的共性。 1.连用了动词 2.画面感强 3.选材日常 4.节奏轻快 5.情感愉悦 为什么古人劳作那么辛苦,而《芣苢》和《插秧歌》还透着愉悦呢? 正是劳动构成了你寻求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苦劳动而取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休谟《人性的高贵与卑劣》 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使人的本质对象化,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任务三:请结合本节课所学,为“劳动”重新下一个定义。 劳动是一种通过 ,收获 ,从而产生 感的人类活动。 任务三:请结合本节课所学,为“劳动”重新下一个定义。 劳动是一种通过 辛苦的体力或脑力劳作 ,收获对社会或他人友谊的财富价值,从而产生满足感与幸福感的人类活动。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 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 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 “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 鲁迅《门外文谈》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习近平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的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