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2 音 调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小结 05 课堂练习 知道声音的高低是音调,知道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学习判断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物理观念) 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从而了解怎么调节弦乐器的音调。(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学会运用身边的器具探究物理学问题,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结合音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科学态度与责任) 这和声音的什么因素有关? 随着演奏家按不同的琴键,我们能听到优美的乐器 我们能听到蚊子刺耳地在耳旁,而听不到比蚊子体型大的蝴蝶挥动翅膀的声音 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区分它们呢? 我们身边的声音千差万别…… 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的强,有的弱。 知识点1 声音的高低—音调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2 音 调 55147 清亮 高亢 女中音 男低音 女高音 男高音 他们歌声的区别与声音的高低有关——— 对比两组歌唱家的歌声特点…… 浑厚 低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如图,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钢尺伸出的长短 钢尺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长 短 慢 低 快 高 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因此,影响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称为频率,用其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符号:f,单位:Hz,赫兹,简称赫 赫兹(f) 振动次数(n) 时间(t) = 物理量 单位 次数(n) 次 时间(t) 秒 s 赫兹(v) 赫兹 Hz 如果声源每秒振动 1 次,它的频率就是 1 Hz 55147 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清亮 高亢 女高音 男低音 浑厚 低沉 声带振动频率高 音调高 声带振动频率低 音调低 知识点2 用波形比较频率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2 音 调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 甲:振动次数少,频率较低,音调较低 乙:振动次数多,频率较高,音调较高 在相同时间内——— 观察下面四组图,判断它们的音调的高低…… 0 t1 t2 0 t1 t2 0 t1 t2 0 t1 t2 相同时间内,它们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 55147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约为 85 ~ 1 100 Hz 通常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女孩的音调比男孩高 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各不相同…… 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也不相同…… 知识点3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2 音 调 在音乐中,C 大调“1”(“do”)的频率是 262 Hz,D 大调“1”(“do”)的频率是 294 Hz 如图所示,不同琴键振动的频率不一样,从而发出不一样的音调,奏出乐曲 55147 55147 二胡、琵琶等是我国特有的弦乐器,西方也有许多弦乐器,如小提琴、竖琴等等…… 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的乐曲呢? 55147 |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准备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或尼龙丝、细钢丝)。 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绕在桌子的腿上并打结,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张紧。 再用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 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看见弦的振动,并听见它发出的声音。 琴弦 三角形柱状小木块 滑轮 钩码 改变弦的长度、粗细、张紧程度等不同情况下 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什么变化? | 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弦长 音调高低 长 中 短 低 较高 探究音调与弦长的关系——— 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粗细一致,改变弦的长度,拨动琴弦 探究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 控制弦的张紧程度、长度一致,更换粗细不同的弦,拨动琴弦 探究音调与弦张紧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