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3707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共5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8701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1. 知人论世: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解读文本: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理解他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论证的。 3. 挖掘主题:理解“正义”理念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99 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以寻求知识。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据说他40岁时,在雅典城外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学园,开始个人讲学。学园课程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作者简介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在《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柏拉图对话集》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 2.走近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经常在街头与人辩论伦理道德等问题,公开反对奴隶主民主制,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后来因为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 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3.背景展示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 “人应当坚持正义”,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应当”是“必须”的意思,突出了“坚持正义”对“人”的重要意义。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