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 导入 近年来,革命文学作品屡次出现在高考卷中。2022年高考教育部命题的四套试题中,其中三套试题的现代文阅读选文为革命文学作品。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两文本:文本一小说《支队政委》(王愿坚),文本二记实文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高考全国乙卷: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高考新高考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李广田的散文《到橘子林去》。 本单元的主题是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故事《党费》。 党费 二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三 课堂任务 课堂任务:岁月峥嵘,初心如磐,为传承红色基因,校团委将在学校开展“红色革命故事宣讲大赛”。作为班级参赛代表,这节课你需要准备好以“黄新的故事”为主题的讲稿。 任务一: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关注故事的叙事(人称)视角。 三 课堂任务 概括:《党费》故事情节。 1-7段:“我”受魏政委委托去联络地下党组织接头人黄新。 8-29段:“我”找到了接头人黄新,她委托我交丈夫的党费。 29-55段:第二次接头走漏消息,黄新为掩护我牺牲。 56-60段:我把党费和她的孩子妞儿托付给魏政委。 三 课堂任务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分析:用了什么叙事(人称)视角?有何好处? 好处:①拉进与读者距离,增加故事真实性。 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呢? 四 人物形象 任务二:“横看成岭侧成峰”,除了“我”,文中还有其他人物,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转换视角,试着将自己代入文本其他角色,分析他们视角下黄新的人物形象。仔细阅读文本,完成下表。 原文 细节 黄新人物形象 “我” 胡敏英等其他同志 魏政委 妞儿 四 人物形象 20段:“一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真不是味儿啊”对党组织思念,联系上之后的高兴与激动.......有我们在,有你们在,咱们想法儿把红旗再打起来!” 26段: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 “我”眼中的黄新 语言描写:爱党、乐观、坚强 磨损和鲜红的印章等细节形成对比:表现出她郑重的态度,体现出她对革命事业的热忧和对党的忠诚。 四 人物形象 36段: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43段: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 “我”眼中的黄新 动作、语言描写:崇高、无私、舍小家为大家 动作、语言描写:镇定、冷静、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四 人物形象 10段:屋里有人轻轻地哼着小调儿,听声音是个女人,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的......我一步迈进门去,不由得一怔:小窝棚里挤挤巴巴坐着三个人,有两个女的、一个老头,围着一大篮青菜,头也不抬地择菜叶子。他们的态度都那么从容,像没有什么人进来一样......“刚才那几个也是自己人,最近才联系上的。” “胡敏英等其他同志”眼中的黄新 一起准备咸菜的革命同志们眼中的黄新是一个勤劳乐观、有组织能力的同志。 四 人物形象 6段: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媳妇,1931年入党的。1932年“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