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465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135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课
  • cover
《羚羊木雕》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明白亲情、友情是需要彼此沟通、理解、尊重的。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学会正确处理家庭中的各种矛盾。 2、学会通过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体会任务的思想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有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在生活中,我们对许多 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有时可能还会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他们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伤心、落泪。那么如何与父母交流呢?我们今天来读读这篇文章,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mǒ   zuàn   dǎi   pēn ɡ pēnɡ   shù quán   hán zhàn   抹   攥   逮   怦 怦   树 权   寒 战   2、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 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3、围绕它发生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梗概? 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 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4、小说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 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 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神态、动作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 妈妈 孩子 突然问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 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 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5)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6)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都看不出来。” 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的形象 (7)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 分析人物形象 妈妈:态度生硬、非常固执、严厉 爸爸: 婉转、老成持重、冷酷 奶奶:通情达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重视友谊 万芳:仗义、明理、宽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