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 学会记事 上课素材 叙事六要素 (1)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2)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3)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4)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 (5)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6)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1.语言运用: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思维发展: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审美鉴赏: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主题。 一、激趣导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文就不在话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学会记事”,试试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板书课题) 二、笔下有“路”———思路清晰 1.笔下有“料”———写作素材 (1)关注生活,积累“料”。 师:在看似相似、平静的每一天中,其实发生着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事情。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说说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有感触的、受感动的一些事情。 课件出示: 用“在_____(时间、地点)发生了一件令我_____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_____”的句式表达。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叙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事件完整) (2)勤于动笔,选定“料”。 师:请同学们运用如下方法选定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素材。 课件出示: 广泛搜集素材→分类列清单→筛选定材料 (3)学生按所提示的步骤选出写作素材。 (老师指名学生发言) 2.笔下有“序”———写作有顺序 叙述事情要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晰。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即前面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3.笔下有“曲”———写作有波折 (1)梳理思考,“曲”在得法。 一家人散步———出现矛盾(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陷入两难(母亲与儿子之间)———解决矛盾(选择委屈儿子)———母亲决定走小路———结局(“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2)迁移运用,“曲”贵得法。 ①模仿《散步》,运用情节突转法给课后写作实践一中的文字设置波折。 ②指名交流,学生互评。 师小结:讲清一件事情,首先要讲清六要素,详写事情的经过。同时还可以设置波折,把事情讲得更生动些。 三、笔下有“情”———写作有真情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即“文学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 ②细微原则。这里的“细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1.添枝加叶 (1)给课后写作实践一中的文字添加细节、融入情感,将事情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