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1.BCD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A错误;由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可知,合力产生的加速度与每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是一样的,故B正确;由F=ma可知,a与F的方向时刻相同,C正确;加速度与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外力停止作用,加速度同时消失,D正确。] 2.CD [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只有当质量的单位为kg、加速度的单位为m/s2、力的单位为N时,比例系数k才等于1,A、B错误,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知m=1 kg、a=1 m/s2时,1 N=1 kg·m/s2,即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为1 N,D正确。] 3.B [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的瞬间,合力等于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立刻产生加速度,而物体由于具有惯性,此瞬间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为零,选项B正确。] 4.BD [在撤去力F的瞬间,A球受力情况不变,仍静止,A的加速度为零,选项A错误,B正确;在撤去力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还没来得及发生变化,故B的加速度大小为,选项C错误,D正确。] 5.C [题图甲中弹簧弹力F=mgsin θ,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弹簧形变量来不及变化,弹力不变;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仍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为0;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 θ=maB,解得aB=2gsin θ。题图乙中轻杆为刚性杆,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轻杆作用力突变为0,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mgsin θ=2ma,解得a=gsin θ,即A、B的加速度都为gsin θ。综上所述可得C正确,A、B、D错误。] 6.AB [由力的合成知识可知,F1=3 N、F2=4 N的共点力的合力范围为1 N≤F≤7 N,根据F=ma知加速度范围为 1 m/s2≤a≤7 m/s2,故A、B正确。] 7.C [两个力F相同,则两个力的水平分力都为Fcos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cos θ=ma,则mA∶mB=aB∶aA=7∶3,故选项C正确。] 8.A [翼装飞行者斜向上以加速度g减速直线飞行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合=mg,重力与空气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g,方向斜向左下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空气作用力大小为F=mg,方向与速度方向成120°角,斜向左上方,故A正确,B、C、D错误。 ] 9.BC [装置静止时,弹簧的弹力F=3mg,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将C和A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C==2g,即A、C的加速度均为2g,方向向下,故A错误,C正确;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B的合力仍然为零,则B的加速度为0,故B正确;设A对C的支持力为N,则对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N=2maAC,解得A对C的支持力大小N=mg,故D错误。] 10.BC [将加速度a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加速度ax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加速度ay,则有ax=asin 30°,ay=acos 30°,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垂直斜面方向和沿斜面方向分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cos 30°-N=may,mgsin 30°-f=max,联立解得N=m(g-a), f=m(g-a),故选BC。] 11.解析:(1)在拉力作用下,物体受力如图甲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 37°-μ(mg-Fsin 37°)=ma1 解得a1=0.5 m/s2 方向水平向右。 (2)松手后,物体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 解得a2=5 m/s2,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1)0.5 m/s2,方向水平向右 (2)5 m/s2,方向水平向左 12.解析:(1)当轻杆与Ob重合时,小球所受合力为0,其加速度为0,车的加速度亦为0,故b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0。 (2)方法一:合成法 当轻杆与Oc重合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根据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 θ=ma1 解得a1=gtan θ=9.8× m/s2≈5.66 m/s2。 方法二: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轻杆对小球的拉力正交分解,如图乙所示 则沿水平方向有Fsi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