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8120

【大单元教学】岭南版八上第7课《描绘舞蹈的动态》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7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7783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素养,核心,描绘舞蹈的动态,7课,岭南,教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描绘舞蹈的动态》教学设计(第7课) 课题 描绘舞蹈的动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赏析舞蹈视频、经典艺术作品(如马蒂斯《舞蹈》),感受舞蹈动态的韵律美与力量感,理解线条、剪影、色彩等美术形式对舞蹈动态的表现作用。艺术表现:掌握 “火柴人动态练习”“木刻版画” 等表现舞蹈动态的技法,能运用线条概括舞蹈姿态,或通过木刻版画的刀法、拓印呈现舞蹈的精彩瞬间。创意实践:在创作中尝试结合个人对舞蹈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美术形式(线条、剪影、版画)进行个性化表达,探索舞蹈动态与美术语言的结合方式。文化理解:了解木刻版画的中国传统艺术属性,认识中西方艺术对 “动态美” 的共同追求(如马蒂斯油画的色彩动态与中国木刻的刀法动态),感受艺术与生活、舞蹈与美术的跨界关联。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岭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才艺创意见真我》的第 7 课,以 “舞蹈动态” 为核心,搭建 “感知 — 赏析 — 技法 — 创作” 的教学逻辑。教学内容涵盖三大部分:一是通过舞蹈视频与经典作品(马蒂斯《舞蹈》),建立 “舞蹈动态” 与 “美术表现” 的关联,探索线条、剪影、色彩等表现形式;二是基础技法学习,包括 “火柴人动态练习”(快速捕捉动态)与木刻版画(传统技法表现动态),详细讲解木刻版画的工具、刀法、制作流程;三是创意实践,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形式创作舞蹈动态作品。课程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版画,既培养学生的动态捕捉能力,又渗透传统文化认知。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 “动态” 有直观感受(如日常运动、舞蹈视频),但缺乏用美术语言概括动态的经验。他们已掌握基本的线条绘画技巧,对 “火柴人” 这种简化形式熟悉,容易上手;但对木刻版画的工具使用(刻刀、拓印)、刀法组织(平行纹、交叉纹)较为陌生,操作中可能存在 “刻制线条不流畅”“拓印色彩不均” 的问题。此外,学生对 “如何通过美术形式传递舞蹈的韵律感” 存在困难,需通过作品赏析与分步引导突破。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运用线条、剪影等形式概括舞蹈动态,掌握 “火柴人动态练习” 的方法。2.了解木刻版画的制作流程,能使用刻刀、滚筒等工具完成简单的舞蹈动态版画作品。 教学难点 1.准确捕捉舞蹈动态的关键特征(如肢体转折、重心位置),避免作品呈现 “僵硬感”。2.运用木刻版画的刀法(如平行纹表现流畅动态、交叉纹表现力量感)匹配舞蹈的情感与姿态,实现 “技法” 与 “动态” 的协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作品赏析法、示范讲解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 感受舞蹈的动态之美 播放舞蹈视频,提问:“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舞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我们把舞蹈动作‘定格’,会看到什么?”2.小结:舞蹈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动态之美,有“流动的 雕塑”之称。如果我们对流动的舞蹈动作进行定格,再简化和概括,就会看到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画面。3. 总结过渡:“舞蹈被称为‘流动的雕塑’,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美术的方式,把这些灵动的舞蹈瞬间‘画’下来。” 观看视频,专注观察舞蹈动作的肢体转折、重心变化,用词语描述感受。 通过动态视频激活学生对“舞蹈动态”的直观认知,再用经典作品搭建“舞蹈”与“美术”的桥梁,激发学生用美术语言表现动态的兴趣,快速切入课题。 环节二:新知探究 ———探索舞蹈动态的美术表现形式 布置活动一:想想能用哪些美术形式简化、概括地表现舞蹈中的人物动态。作品赏析与形式探索:以马蒂斯《舞蹈》为例,通过视频讲解拆解表现形式:①线条:“画中人物的肢体用流畅的曲线表现,传递出舞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