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8491

20苏州园林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2158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统编,语文,学年,教师
    20 苏州园林 @基础型作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悠久。全园布局因地制宜,自然和美,堪称是自出心裁的佳作。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lín lín① 嶙嶙 假山,山上有古木新枝, 蔷wēi② 薇 、芭jiāo③ 蕉 、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沿池筑的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lín lín① 嶙嶙  蔷wēi② 薇  芭jiāo③ 蕉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因地制宜 B.和美 C.自出心裁 D.蜿蜒 【解析】B.“和美”形容和睦美满,多指家庭。此处用于形容“自然”,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和谐”。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陶弘景,字通明。 C.《中国石拱桥》作者是茅以昇,我国桥梁专家、教育家。 D.叶圣陶,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等。 【解析】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 @发展型作业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教材母题变式]阅读课文,按照下表内容提示,在表内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段落 说明对象 主要特点 3 建筑布局 (1) 绝不讲究对称  4 (2) 假山池沼  (3) 注意与其他景物相配合  5 (4) 花草树木  (5) 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  6 (6) 花墙和廊子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5.如何理解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是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文中假山的堆叠,表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和匠心,体现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是一种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 苏州有畅园 贾 珺 ①畅园位于苏州古城庙堂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宅园。在缺乏原始文献记载的情况下,凭借邻里的口口相传,可知此园由一位王姓道台①创建于清末,王氏家族衰败后,一度在园内开设茶馆,民国初年归属潘姓律师,后租与张氏、方氏,园景基本保持完好,1959年由苏州市园林局接管。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主编《苏州古典园林》,书中专有一节介绍畅园,并附测绘图和照片,其地位可见一斑。可惜此园后来遭受破坏,多数建筑被拆毁,水池局部被填埋,花木损折,面目全非,以致长期乏人关注,声名湮没。所幸园林的格局尚在,近年来更是多次重修,大致恢复了往昔的风采。 ③花园在宅院之东,占地面积约两亩,南面临街开门,入门过前院,可见桐华书屋,小小三间书斋,四面临虚。书屋之西,一条爬山游廊直通西面假山之巅的待月亭。亭作六角形平面,后壁置花窗,两侧悬对联:“飞天慕晓月,卧云啸秋风。”此为全园的最高处,可倚栏俯瞰。从亭西南侧的磴道拾级而下,入山洞,再转出,略有迷离之趣,山石之间还掩藏着一个小小的水潭。亭西北侧与另一条三折斜廊相接。 ④园中偏北处辟有水池,主要的景致均环水布置。西岸为半间方亭和船厅“涤我尘襟”,其西侧有一条笔直的长廊,两端均为墙壁,处于隐蔽状态。东岸设有一条曲廊,沿水一侧保持开敞,其间连接六角亭“延晖成趣”、方亭“憩间”和水香榭。北岸建平台,台北为三间正厅留云山房,东侧带一间耳房,明间柱上悬对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