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究竟有多美? 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导入新课 柳 永 最 忆 是 杭 州 了解作者柳永以及词的相关常识,了解创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梳理层次,理解词的内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铺陈和点染手法;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目标 柳永(约984—约1053),字耆(qí) 卿,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原字景庄,因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 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他的词在当时就被人广为传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作者简介 第一位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狂放不羁,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妓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集资葬之于襄阳南城门外 。柳永曾以“白衣卿相”自许,被称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才华横溢,狂放不羁 白衣卿相 这首词是柳永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宋)仁宗留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白衣卿相 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柳永 “闺语”———李清照 “情长”——— 柳 永 “别恨”——— 晏 殊 “愁宗”——— 李 煜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婉约派四大旗帜 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 写作背景 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