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1535

第6课 艰难抗战 贵州解放 教学设计 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多彩贵州》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34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6课,艰难,抗战,贵州,解放,教学设计
  • cover
第6课 艰难抗战 贵州解放 教材分析:本课是《多彩贵州》五年级上册专题二近现代史的第6课,承接了前面关于贵州历史发展的脉络,又为后续了解贵州当代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从整体来看,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贵州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课文内容围绕“艰难抗战”和“贵州解放”两大部分展开,“艰难抗战”部分详细阐述了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贡献,包括工厂、学校等内迁,贵州子弟兵出黔抗战以及日军对贵阳的“二四大轰炸”等内容;“贵州解放”部分则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军进军贵州并最终实现全省解放的历程,两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共同展现了贵州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英勇抗争与时代变迁。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大事件有初步的了解,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但对于贵州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具体情况和贡献了解较少。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学生对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兴趣点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但自主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的重要作用,知道贵州子弟兵在各大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二四大轰炸”的历史事实,认识到贵州人民在抗战中的艰难与付出。 二、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师提供的史料,理解贵州解放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重要意义,能够简述解放军进军贵州及全省解放的大致历程,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三、感悟贵州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同仇敌忾、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英雄儿女的崇敬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贵州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后方作用 突破策略:通过展示抗战时期内迁到贵州的工厂(如第四十一兵工厂、第四十二兵工厂)、学校(如浙江大学、大夏大学)等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内迁机构对贵州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意义,让学生直观感受贵州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2.贵州子弟兵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突破策略:选取贵州子弟兵参加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等著名战役,特别是砀山阻击战中第一〇二师的英雄事迹,通过讲述陈蕴瑜等烈士的故事,播放相关战役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深入了解贵州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 3.贵州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突破策略:利用时间轴的形式梳理贵州解放的主要事件,如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贵州、11月15日贵阳解放、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12月底全省解放等,让学生清晰掌握解放的时间顺序和关键节点。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贵州解放对贵州自身以及西南地区的意义,明确其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 1.理解“二四大轰炸”对贵阳造成的巨大灾难及历史影响 突破策略:展示“二四大轰炸”后的贵阳图片,呈现具体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数据,如炸死平民597人,炸伤1526人,炸毁房屋1345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灾难的严重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当时的贵阳市民,描述轰炸后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从而深刻理解这一事件给贵阳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在历史上的影响。 2.感悟贵州人民在艰难抗战和解放过程中体现出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 突破策略:在讲述贵州子弟兵英勇抗战和解放军解放贵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英雄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如陈蕴瑜团长的壮烈牺牲、第一〇二师官兵的顽强战斗等。组织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