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2936

6《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 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59892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25张
  • cover
(课件网) 《芣苢》《插秧歌》联读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劳动,是全人类应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明,劳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热爱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里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热爱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 ———2019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诵读佳作 走进文本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它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和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与屈原的《离骚》合称为“风骚”。 是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小雅》用于贵族宴飨,《大雅》用于诸侯朝会。 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六义 风 雅 颂 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可以形象生动地使本体的特征更鲜明突出。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比兴常常连用。 赋 比 兴 《硕人》: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 ,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氓》: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知人论世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并称为“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当时被奉为诗坛宗主。世称诚斋先生。 他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幽默诙谐,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初读诗歌 感知文本 任务一 五一劳动节, 在纪念馆中,一群中学生正在听一位讲解员诵读两首关于劳动的诗词,假如你是这位讲解员,请你诵读这两首诗词。 以二二节拍为主,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 特点: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芣fú 苢y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提示:1、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出感情。 2、感受诗歌韵律特点。 《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诗,通常节拍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有抑扬顿挫之感。 特点:善用口语,押韵,浅白晓畅,通俗易懂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dōu鍪móu /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 /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chú鸭。 提示:1、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出感情。 2、感受诗歌韵律特点。 精读诗歌 描述场景 任务二 这群中学生在听了讲解员的诵读后,对诗中的劳动场景心生向往。假如你是这位讲解员,请你描述这两幅画面呈现出的劳动场景。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三五成群的田家妇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