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学习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并能分析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v-t图像的物理意义,并能利用v-t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加速度、位移等.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变形可得:vt=v0+at. 2.位移公式:由s=(v0+vt)t和vt=v0+at可得:s=v0t+at2.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as. 4.平均速度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1)速度公式vt=v0+at适用于任何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加速度一定时初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 ( ) (3)位移公式s=v0t+at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 [答案] (1)√ (2)√ (3)× 知识点二 用v-t图像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3.以初速度v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位移的大小等于阴影梯形的面积. v-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2.(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位移就越大.(√) (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s=4t+4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v0=4_m/s,加速度a=8_m/s2. (3)(多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初速度v0、末速度vt、时间t、位移x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x=v0t+at2 B.x=v0t C.x=at2 D.x=·t 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A正确;B为加速度为零时的位移公式,即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C为初速度为零时的位移公式,B、C错误;D为用平均速度表示的位移公式,D正确.] 某战机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只用了10秒钟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探究: (1)战机的加速度是多大? (2)在这10秒内,战机飞行的位移是多大? 提示:(1)由题意得v0=0,v=288 km/h=80 m/s,t=10 s 由公式v=v0+at 得a=8 m/s2. (2)由s=v0t+at2 得s=400 m.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两个公式的使用 (1)vt=v0+at和s=v0t+at2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式中s、v0、vt、a都是矢量,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计算结果若s、vt大于零,说明其方向与v0方向相同;若s、vt小于0,则说明其方向与v0方向相反. (2)特殊情况 ①当v0=0时,vt=at,s=at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当a=0时,vt=v0,s=v0t(匀速直线运动). 2.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方“面积”绝对值之和. 角度1 两个基本公式的计算应用 【典例1】 [链接教材P40例题]一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0=5 m/s,加速度大小为a=0.5 m/s2,求: (1)汽车在前3 s内的位移大小; (2)汽车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 (3)汽车在15 s内的位移大小. [解析] (1)汽车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所用的时间t== s=10 s 由位移公式s=v0t-at2得,汽车在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为s3==5×3 m-×0.5×32 m=12.75 m. (2)同理汽车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 s2==5×2 m-×0.5×22 m=9 m 因此汽车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 Δs=s3-s2=12.75 m-9 m=3.75 m. (3)汽车在15 s内的位移大小即为10 s内的位移大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