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4591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9428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类文阅读-21古诗三首 灭胡曲 [唐] 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 3.全诗通过 和 ,表现了 。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B 2.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3.叙事 写景 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 4.这首诗主要写了战争过后,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 ) 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 。 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 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1.A 2.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3.晓战随金鼓 4.因为李白所写的是塞下的五月,在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天山。 5.示例:《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课件网)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作要求:学习写书信。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 诗 三 首 导入新课 边塞诗 第一课时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也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新题材的古诗———边塞诗。 边疆地区的要塞。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释诗题 险要处、关塞。 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王昌龄(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作者简介 诗人王昌龄来到塞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古诗 生字学习 sài 出塞 jiànɡ 飞将 qín 秦时明月 zhēnɡ 长征 将领 jiānɡ:将要、将来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圈画生字。 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间距相等。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禾” 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书写指导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qín zhēnɡ jiànɡ jiào 把握节奏 走近边塞 诗人看到了什么画面? 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 这一句是互文的写法,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这是一个寂寞、孤独、冷清、荒凉的边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明月,你能想到哪些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戍守边关的将士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能。 战士们离家万里戍守边疆。 那些戍边的将士们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遥远的边疆,少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每到夜幕降临,明月高悬,他们遥望天空的那轮明月,一定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 对于戍边的战士们而言,这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对于那些战死沙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