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现存诗800余首。 作者简介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qū bǒ qǔ bò 歌曲 簸箕 初读诗歌 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 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 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 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是怎样的画面? 想象画面 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我仿佛听到了_____,这真是一条_____的黄河啊! 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 气势磅礴 朗读指导: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 小结: 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 气势雄伟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 《牛郎织女》 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 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表现出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朗读指导: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直接描写,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 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总结方法 嫦 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 拓展阅读 九曲黄河 浪淘风簸 写景 联想 浪淘沙(其一) 直上银河 牵牛织女 故事 板书设计 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词呢? 第2课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闲识得东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