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第一课时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初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 伯牙弹琴 理解大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锺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农具)、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伯牙想着高山来弹琴,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呀,(听起来)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 , 乎若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 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善哉乎鼓琴,炎炎乎若烈日。 善哉乎鼓琴,潺潺乎若小溪。 善哉乎鼓琴,蒙蒙乎若细雨。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我们从伯牙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呢?请结合“资料袋”,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因为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背一背 让我们按照方鼓琴———少选之间———锺子期死的顺序,尝试背诵《伯牙鼓琴》这篇课文吧。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 伯牙 锺子期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死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知音难觅 结构梳理 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与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 的情感。 伯牙 锺子期 知音难觅 珍惜知音 主题概括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