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8236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教案+学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99627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网)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新知导入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次上井冈山,38年后的1965年5月,回到井冈山视察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感慨良多,诗兴勃发,于是在5月25日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其中有两句诗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上天我们有自己的飞船和宇宙空间站,入海我们有自己的“蛟龙号”。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神话。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再次回顾那令人激动的一刻。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余建斌 吴月辉 刘诗瑶 金立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2.理解新闻结构及要素构成,深入分析文本内容; 3.设置诵读、拓展训练,提升文本理解应用能力; 4.培养正义感、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和难忘瞬间。为此人民日报社派出3名记者组成航天报道一线团队,奔赴一线采访。这些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两地进行了多天前期采访。在通宵达旦的值守中,见证和记录中国航天大事件,并第一时间精心撰写稿件,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解 题 引题:神州十二号三名宇航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作用:引出主题,交代背景,烘托气氛 主标题: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 新闻的核心,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国人进入空间站的事实,点明了写作内容,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 字词预习 获悉( ) 交会( ) 节点( ) 驻留( ) 关键( ) 轨道( ) 模式( ) 开启( ) 载人飞船( ) 核心舱( ) xī jiāo jié zhù jiàn gu mó q zài cāng 模式( mó) 载人( zài ) 模样(mú) 记载(zǎi) 词语解释 获悉: 交会: 节点: 驻留: 关键: 再生生保: 获得消息,知道某种情况。 会合;聚集。 结构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停留。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即“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人类实现中、长期载人航天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在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为航天员创造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并提供必需的生活支持保障。 读新闻 同桌对读,相互指出优点不足; 班级展示 从新闻结构看,新闻包括几部分?找出本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引标:神州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主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部分,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吸引读者注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主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详细阐述导语内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交会对接过程及航天员出舱活动。 背景: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消息的六要素是什么?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when:6月17日9时22分。 何地where: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何人who: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何事what: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何故why: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