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 这部名著是———《水浒传》 施耐庵 1、了解施耐庵及其《水浒传》; 2、理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回的前因后事,用思维导图梳理小说情节。 3、体会小说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4、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目标 壹 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弟子。 《水浒传》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不能把一段有关兴亡和战争的历史故事有头有尾的在一两次“说话”中讲完,必须连续讲话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书。再则由于说书人谋生的需要,每讲到关键之处或一部分的高潮之处就停下来,听书人急于要听下去就掏钱给说书人。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章回体。 在每次讲之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话说”“看官”“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这可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别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与罗贯中 回数:《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 介绍:《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塑造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业内评价】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今人将其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古典小说之最 吴承恩 《西游记》 最奇 施耐庵 《水浒传》 最义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最智 曹雪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