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8967

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1课 翰墨书香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6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cover
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翰墨书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翰墨书香》是桂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金石书画》的开篇课时,作为单元导入与书法文化启蒙课,承担着引导学生初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建立文化认知的重要作用。教材以 “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为核心,通过四大板块构建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 “书法溯源”,呈现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字体演变脉络,搭配典型拓片与书法作品图片(如甲骨文拓片、《兰亭序》局部、《多宝塔碑》片段),标注字体特点与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书法发展的时间轴认知。 第二板块 “笔墨之美”,聚焦书法的形式要素,通过示意图讲解毛笔的“尖、齐、圆、健”四德,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五色变化,以及章法布局的 “疏密、虚实、欹正”原则,同时插入教材编者撰写的 “书法审美小贴士”,用通俗语言解读专业概念。 第三板块 “名家与名作”,选取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经典作品,配以简短生平与作品风格分析,如“王羲之《兰亭序》笔法飘逸,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书家的艺术个性。 第四板块 “实践体验”,设计 “毛笔握笔练习”“简单笔画书写”两个基础实践任务,附步骤示意图与常见错误提示,降低入门难度。 本课时在单元中起到奠基作用:既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脉络与形式美,又通过基础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金石趣味》《书画同源》等课时的学习铺垫文化与技能基础,同时契合七年级学生文化认知启蒙的需求,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实践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多在 12-13岁,处于文化认知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好奇,但对书法艺术的了解多停留在 “写字”层面,缺乏对其历史、审美与文化内涵的系统认知。 从技能基础来看,学生此前较少接触毛笔书写,握笔姿势、运笔方法均需从零学起,可能因 “写不好”产生畏难情绪;从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对直观、生动的视觉案例接受度高,能快速捕捉书法作品的色彩、线条差异,但对 “笔法”“章法”等抽象概念理解较难;从学习心理来看,该阶段学生渴望展现自我,喜欢动手实践与互动交流,适合通过趣味体验、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教学。 此外,部分学生受现代数字文化影响,对传统书法的价值认知不足,需通过 生活化、场景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如书法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 “文化传承与审美启蒙”为核心,遵循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七年级学情特点,构建 “认知 -体验-感悟”的教学路径: 1.文化浸润优先:通过历史脉络梳理、名家名作赏析,让学生在文化语境中理解书法艺术,而非单纯学习书写技巧,培养文化认同感。 2.直观体验为主:借助实物展示(毛笔、宣纸、墨锭)、动态演示(运笔视频)、动手实践,将抽象的书法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降低认知难度。 3.趣味互动融合:融入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互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缓解毛笔书写的畏难情绪,让课堂更具活力。 4.生活联结延伸:结合现代生活中的书法元素(如书法字体海报、文创产品),让学生认识到书法艺术的当代价值,实现 “传统与现代”的联结。 四、核心素养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识别不同字体(楷书、行书、草书)的视觉特点,理解毛笔、墨色、章法对书法审美的影响,提升对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鉴赏能力。 2.艺术表现:掌握毛笔正确握笔姿势与基本运笔方法,能书写简单笔画(横、竖、撇、捺),初步展现书法的线条美感。 3.创意实践:在笔画练习基础上,尝试用书法元素设计简单作品(如书签、标语),融入个人审美趣味,培养创新思维。 4.文化理解: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