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13* 湖心亭看雪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炉火(lú) 余拏(ná) 崇祯(zhēng) B.长堤(dī) 毳衣(máo) 强饮(qiǎng) C.沆砀(tāng) 一芥(jiè) 雾凇(sōng) D.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定(gēng) 解析:A项,“祯”应读“zhēn”;B项,“毳”应读“cuì”;C项,“砀”应读“dà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惟长堤一痕(只,只有) 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及下船(及时)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余拏一小舟[撑(船)] D.客此(客居此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喝) 解析:“及”应解释为“等到”。 3.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余拏一小舟 B.上下一白 C.湖心亭一点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解析:A、C、D三项中“一”的意思是“数词,一”;B项,“一”的意思是“全,都”。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余/拏一小舟”。 5.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本文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解析:应是“以移步换景的不同视角,写出不同的雪景”。 6.默写。 (1)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3)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张岱《湖心亭看雪》) (4)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意境,和《湖心亭看雪》中“ 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有异曲同工之妙。 (5)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 莫说相公痴 ,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两句,借舟子之口收束全文,道出“痴”意。 (一)(2024·菏泽郓城县期中)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撑(船) ] (2)上下一白( 全,都 ) (3)客此( 客居 ) (4)及下船( 等到 )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与朱元思书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始一反焉 C.问其姓氏/其真不知马也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A项,连词,和/介词,给;B项,代词,哪里,怎么/语气词;C项,代词,他们的/表推测语气;D项,均表顺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0.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运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11.借助【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张岱的“痴”的理解。 【链接材料】张岱出身仕宦家庭,自幼聪颖,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参加乡试不第,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溪山中,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