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9106

29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 23 范进中举 五四制 语文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458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范进,中举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 23 范进中举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相公(xiànɡ) 腆着(diàn) 作揖(yī) B.报帖(tiě) 行事(hánɡ) 桑梓(zhǐ) C.亲家(qīn) 星宿(xiù) 侥幸(jiǎo) D.拙病(zhuō) 名讳(huì) 兀自(wù) 解析:A项,“腆”应读“tiǎn”;B项,“梓”应读“zǐ”;C项,“亲”应读“qì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D) A.带挈 体统 见教 不省人事 B.绾起 捷报 商议 不由分说 C.商酌 攀谈 喘息 今非昔比 D.盘缠 心窍 轩敞 谨俱贺仪 解析:“俱”应为“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B) A.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B.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C.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 D.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 解析:A项,“晚生”指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属于谦辞;B项,“高邻”是对邻居的尊称,属于敬辞;C项,“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属于谦辞;D项,“小儿”是谦称自己的儿子,属于谦辞。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世先生同在桑梓”“故园东望路漫漫”“日暮乡关何处是”几句中的“桑梓”“故园”“乡关”都是指家乡。 B.和传统基础设施相比,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促进转型、培植发展新动能的基石和土壤。———这句话的主干是“基础设施成为土壤”。 C.为了谋取庞大家产,他这些年来一直处心积虑,从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该句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 D.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云旅游”“云学习”“云问诊”等云产业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这句话中标点使用正确。 解析:主干应为“基础设施成为基石和土壤”。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儒林外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B.“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儒林外史》在今天读来近乎荒诞,然而吴敬梓创作时是有事实依据的。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其主旨是揭露胡屠户等人的庸俗势利。 D.《范进中举》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讽刺效果。 解析:《范进中举》一文的主旨是抨击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讽刺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6.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B.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如范进中举的报帖写作“范讳进”。 C.“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每一章节称为“回”或“节”。 解析:殿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进中举 ①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①,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