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三) 3 诗词三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移舟泊烟渚(zhǔ),日mù(暮)客愁新。 (2)黑云翻墨未遮(zhē)山,白雨tiào(跳)珠乱入船。 (3)明月别枝惊鹊(què),清风半夜鸣chán(蝉)。 (4)路转xī(溪)桥忽见( xiàn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野旷天低树(旷达) C.黑云翻墨未遮山(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 D.旧时茅店社林边(社庙、土地庙) 解析:“旷”应解释为“空旷”。 3.下列对诗词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空旷的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树还低,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翻译: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的湖水犹如蓝天。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翻译: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翻译:天边几颗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瓢泼大雨。 解析:句中的“两三点雨”应翻译为“淅淅沥沥的小雨”。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D.“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摆件。 解析:“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D ) A.《草原》———老舍———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 B.《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孟襄阳 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北宋———豪放派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婉约派 解析: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6.默写。 (1)《宿建德江》这首诗中,表达诗人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色彩对比鲜明的句子是: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体现天气由骤雨到晴朗转变之快的诗句是: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对偶句是: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4)《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描写月亮的诗句分别是“ 江清月近人 ”和“ 明月别枝惊鹊 ”,前者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后者表达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是小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雾气弥漫的小块陆地上,茫茫暮色给诗人增添了几分忧愁。 B.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朗朗明月虽驱散不了团团新愁,但也能给人带来一些慰藉。 C.本诗中的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身在他乡,本来就有愁绪,现在触景生情,看到孤船、江中陆地,四周空旷,只有江中的月亮与自己为伴,因此又增添了新愁。这两句是直接抒情。 解析: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B.第一句主要描写了黑云翻滚、山雨欲来的场景。 C.第二句描写了大雨倾盆而至的景象。 D.后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的西湖美景。 解析: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