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9982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2437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2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说服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本文说理语言,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品味文本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目录 壹 情境导入:舌战为何值千军 贰 作者与典籍:左丘明的史笔 叁 字词通关:古文语言建构 肆 情节解码:从荐贤到退兵 伍 人物群像:乱世中的选择 陆 艺术提炼:史笔与辞锋 目录 壹 价值传承:爱国与智谋 贰 巩固检测:文言与思维 情境导入:舌战为何值千军 01 老骥伏枥的精神 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展现了志士暮年仍怀壮志的精神。烛之武正是这样一位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志士,他的行为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内涵。 一言九鼎的力量 《孙子兵法》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刘勰也说‘一言九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表明语言的力量有时胜过武力,烛之武的故事正是这种力量的生动体现。 老骥伏枥与一言九鼎 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围攻郑国。郑国的罪名有二:一是晋文公流亡时郑国未以礼相待,二是城濮之战中郑国助楚。这两大原因使得郑国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郑国的双重罪名 秦晋联合围郑的深层原因是两国都渴望扩张霸权。晋国发动战争,需要秦国作为得力盟友,而秦国也希望通过联合晋国获取更多利益,这种利益驱动使得联军的威胁更为严峻。 秦晋的扩张野心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郑国处于两军夹击之下,形势危急。郑国的存亡似乎只在一线之间,烛之武的使命也因此显得尤为艰巨。 郑国的危急形势 郑国危局与秦晋联军 作者与典籍:左丘明的史笔 02 左丘明,姜姓,左氏,名明,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师尚父姜子牙二十一世孙,鲁国太史丘成之子。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 二、作家作品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推荐孔子位国相,撰写《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和《国语》,生动记录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事,详细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尊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 (前502年~前422年) 左丘明的多重身份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军事家。他继承父职担任鲁国太史,撰写《左传》以补充《春秋》的简略,开创了编年体史书的传统。 《左传》的史学地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它不仅记录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事,还保存了极具价值的原始资料,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开山鼻祖。 左丘明与春秋三传 《左传》善于在开篇埋下伏笔,如秦晋围郑的原因为后续秦郑联盟设下铺垫。同时,文中‘夜缒而出’呼应郑国的危急形势,使情节前后呼应,逻辑严密。 伏笔与照应 01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从秦晋围郑到烛之武受命,再到说秦成功、晋军撤退,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史书叙事的魅力。 情节波澜起伏 02 《左传》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对烛之武的说辞、郑伯的劝说等关键情节详细描写,而对其他经过则一笔带过,突出了核心内容,使文章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03 《左传》叙事特色概览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的史书体裁。如《汉书》等。 史书的类别: 常识积累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