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往事依依 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yáng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miǎo,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徜yáng( ) 浩miǎo(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1)仿佛(A.fó B.fú) (2)水泊(A.pō B.b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语文专题学习活动中,小河的演讲神采奕奕,声情并茂,赢得了阵阵掌声。 B.几十年过去,有的事已搜索枯肠而不可得,有的事却历历在目。 C.家乡的田野花枝招展,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D.正如比赛前预料的一样,演讲者表现得非常出色,让指导老师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广州打造“零换乘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将构建区域1小时生活圈。 B.为了防止风沙不进入封闭区,神舟十六号的每一层平台都加装了密封设备。 C.“广彩”是西关五宝之一,以色彩绚丽、工艺繁复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 D.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提升了科学考察任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立夏有三候,初候 ;二候 ;三候 。这个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①蚯蚓出 ②王瓜生 ③蝼蝈鸣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7.七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最是青春好读书”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设计】你所在的学习小组需要设计四项活动,请你补充完善。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举行“书香满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2)【经验共享】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地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甲同学说:“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乙同学说:“我会拿出一个笔记本做摘录。”你认为谁的读书方法更好 请说明理由。 阅读训练 课内精读 (一)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