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2244

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日期:2025-10-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14922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胜利,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 cover
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 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争与胜利(对应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起点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嫁祸中国军队,进而侵占东北。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注意:此时国共尚未全面合作)。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制造“华北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掀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战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与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倡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促成国共合作。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胜利的时间线与意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1945年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起)。 历史意义:国内: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为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60%以上日军),为全球反法西斯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贡献与东方主战场地位(对应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全球战争,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核心力量 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长(14年:1931-1945)、牵制日军最多(超百万兵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争取了宝贵时间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英等)协同作战(如滇缅战场、驼峰航线),体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 考点提示 中考常考“中国为什么是东方主战场”,需结合“时间长、牵制兵力多、国际协作”三点作答。钢铁长城:国防力量与科技成就(对应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阅兵式上的先进装备(如歼-20战机、东风导弹、辽宁舰航母),展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而这些成就离不开科技发展与科研工作者的奉献。 国防建设的里程碑陆军: 从“小米加步枪”到机械化、信息化部队(如99A主战坦克); 海军:从“沿岸防御”到“远海防卫”(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驱逐舰:055型万吨大驱); 空军:从“螺旋桨飞机”到“隐身战机”(歼-10→歼-20,成为全球顶尖空中力量)。 国防科技的突破“两弹一星”(1960s-1970s):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战略导弹: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两弹结合”),形成核威慑能力。 考点提示 科技与国防的关系———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国防成就彰显综合国力提升。新中国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