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2412

16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14 诗词三首 语文 九年级上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41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诗词,三首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14 诗词三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金樽(zūn) 侧畔(bàn) 烂柯人(kē) 朱阁(gé) B.投箸(zhù) 暂凭(zhàn) 宫阙(què) 婵娟(chán) C.琼楼(qióng) 歧路(qí) 沧海(cāng) 玉宇(yǔ) D.凄凉(qī) 茫然(máng) 绮户(yǐ) 长精神(zhǎng) 解析:A项,“畔”应读“pàn”;B项,“暂”应读“zàn”;D项,“绮”应读“qǐ”。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长风破浪会有时(终将) B.二十三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C.但愿人长久(只) D.何事长向别时圆(什么事) 解析:“何事”应解释为“为什么”。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闲来/垂钓/碧溪上 B.巴山楚水/凄凉地 C.我欲乘风/归去 D.但愿/人长久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我欲/乘风归去”。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A项,对偶;C项和D项均为用典。 5.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路艰难,寄寓无限悲慨的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6)苏轼《水调歌头》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6.填空。 (1)《行路难》(其一)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 唐代 (朝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 诗仙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 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 (朝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 北宋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7.请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案:“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又竭力想从中挣脱出来的感情变化。 8.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冰塞川 ”“ 雪满山 ”(各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抒发了诗人的辛酸悲凉之感。 B.颔联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颈联借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意志消沉的情感。 D.尾联点明了酬答之意,扣住诗题,表达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 解析:“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意志消沉的情感”表述有误,应为“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2023·衡阳中考)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问题。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