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单元概述】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创新下的 工业革命 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伟大理论 创新的表现: 创新的原因: 创新的影响: 技术发明与科技创新、生产组织与管理革新 产业革新、动力革命、交通工具革命、能源革命 伟大理论的诞生-背景:伟大理论的伟大-内容: 伟大理论的光芒-意义: 伟大理论的传播-中国 经济、政治、阶级、思想、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 重大的、科学的、人民的 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 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指导 中国革命与建设对其丰富发展 03 理论基础 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04 个人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01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02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材料: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使用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每周平均为40先令6便士,而到1825年便降为25先令6便士了;十九世纪中叶,工作日仍然长达16—18小时。据统计,1839年英国工厂有43万多工厂,其中,妇女24万多,18岁以下童工占19万,工厂环境条件差。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和世界》 英国工厂里的童工 英国煤矿中的工人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现。(贫富分化、环境恶劣、童工女工、高强度低收入)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 “做工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是在损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人为了维护自身权利,走上斗争的道路。在斗争中,形成了阶级意识,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并从要求改善自身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展到要求政治权利,形成独立的政治运动。 ———选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工人阶级的反抗从破坏机器开始,发展到请愿运动、武装起义等多种形式,目的从改善条件和待遇,发展到谋求政治权力,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不过这一时期的斗争多以失败告终,说明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正确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 工业革命引起的深刻变化 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变革 阶级关系的剧变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段 周期性经济危机 工人处境恶化 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 工人运动经验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马、恩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德国古典哲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