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浪漫与现实的别样风景 自我与众生的相同情怀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对比阅读 古风 黄河走东溟, 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 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 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 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 吸景驻光彩。 朗读下面两首诗,请在横线出填写出作者的名字(杜甫或李白)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 棰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 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 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 混一车书弃金玉。 李白 杜甫 字 号 称号 朝代 诗派 爱好 诗风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701年—762年) 这就是李白 解题: 古诗体式,属歌行体。 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梦中游历,说明所写内容非真实。 天姥山,在今天的浙江新昌的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留别: 梦游: 天姥: 吟: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读文正音 天姥山 瀛洲 天台山 剡溪 渌水 脚著 殷岩泉 澹澹 霹雳 訇然 恍惊起 觉时 mǔ yíng tāi shàn lù zhuó yǐn dàn pī lì hōng huǎng jué 理清思路 一、整体把握 梦游 天姥 梦由 梦中 现实 梦境 感叹 入梦 梦醒 过渡 思考:本诗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进行赏析。 月夜剡溪 白昼山中 傍晚山中 夜晚仙府 赏析方法:用语言描摹图景、找出意象、总结画面特点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诗人的情感 二、赏析 画面表述: 意象: 特点: 情感: 手法:夸张、拟人 二、赏析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湖、月、影、溪水、猿声 清幽、清丽恬静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渡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渡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 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二、赏析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 手法:想象、夸张 二、赏析 白昼山中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雄奇、壮美 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画面表述: 意象: 特点: 情感: 诗人为之惊悸。 二、赏析 画面表述: 意象: 特点: 情感: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恐怖、惊悚震撼 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 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