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4531

20 苏州园林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373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州园林,2课时,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
  • cover
(课件网) 苏州园林 第二课时 叶圣陶 1.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重点)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重点) 3.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方法:默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学 习 目 标 第二课时 苏州园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举例子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突出池沼的自然之趣;引用诗句增加了诗情画意。 举例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举例子: 举例子 运用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大部分建筑物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打比方: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打比方/作比较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摹状貌 运用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园里的“藤萝”为例,将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赏析本文使用准确的概念进行概括、判断的语言特点。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为什么?) 不能。原句突出的是“苏州园林”,改后突出的部分就成了“谁”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3)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图案画”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美术画”是艺术创造,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4)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能否把“据说”一词去掉?) 不能。“据说”一词表明这不是作者亲自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任 务 探 究 3.思考:“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一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