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素养:1.掌握驳论与立论的文体特点。 2.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掌握主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写作要求:1.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做到一致。 2.合理运用论证方法与论证结构。 单 元 综 述 第五单元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情 境 导 入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小说 散文 看他用无数生动的形象 表达他在时代里的 呐喊 彷徨 安静地回忆过往 与他一同在失落中 朝花夕拾 杂文 将手中的笔, 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学 习 目 标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字音字形 预习检查 搽( ) 玄虚( ) 省悟( ) 渺茫( ) 脊梁( ) 诓骗( ) 慨叹( ) 前仆后继( ) 倘若( ) chá xuán xǐng miǎo jǐ kuāng kǎi pū tǎng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诓 骗: 为民请命: 怀古伤今: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怀念古代社会,哀叹现实社会,文中表示悲观厌世、倒退还古的思想情绪。 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预习检查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1936)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等 散文诗集 《野草》 散文集 《朝花夕拾》 小说集 《呐喊》等 主要作品 名字籍贯 名:周樟寿,周树人 籍贯:浙江绍兴 字:豫才 身份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现代文学奠基人 教育家、民主战士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预习检查 文学知识 《且介亭杂文》 特点 内容广泛 思想成熟 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 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此地时为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鲁迅遂取“租”字的右半边,取“界”字的下半部,再与“亭子间”的“亭”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 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 也暗示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 命名 由来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预习检查 文体知识 内容 特点 体裁 杂文 是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杂文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 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新 课 探 究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逼近,亡国灭种的危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用他尖锐犀利、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解题:本文题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人失掉了 自信力。 鲁迅 对这一结论 提出了怀疑。 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高昂斗志和饱满热情 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 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 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从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