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十一)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朋自远方来( 从 ) (2)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4)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 (5)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 (6)逝者如斯夫( 往、离去 ) (7)切问而近思( 恳切 )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说”同“悦”,愉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解析:D项,“习”的意思都是“温习,复习”;A项,了解/得到;B项,代指学过的知识/代指学问和事业;C项,表承接/表并列。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6.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 , 一瓢饮 ,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一)(2023·广州检测)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2)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3)不能去云( 离开 ) (4)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终止、停止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针对)他们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译文: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9.请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